
报告会现场
“我是涟源市人民医院的龙富强,作为一中的学子,今天很荣幸站在这里,向大家报告我和我团队的抗疫故事。”近日,涟源市人民医院副院长龙富强作为“抗疫英雄”,受邀回母校参加涟源一中抗疫英雄事迹宣讲暨励志教育主题报告会。

龙富强副院长讲述抗疫事迹
报告会上,龙富强副院长以《用初心和行动践行铮铮誓言,守护涟源的春天》为题,深情讲述了他和他团队投身抗疫一线的难忘经历、感人事迹和深刻感悟,生动再现了抗疫期间医护人员在困难面前豁得出、关键时刻冲得上,与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的真实场景,深刻诠释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

学生代表向抗疫英雄敬献鲜花
一个个生动的事例,深深地扣动着现场每一位师生的心弦,现场不时响起阵阵掌声,师生们纷纷潸然泪下。报告会上,涟源一中授予龙富强副院长“抗疫英雄校友”荣誉称号,并献上鲜花表达敬佩与感谢。学生们表示,非常荣幸能有机会近距离接触到抗疫英雄,亲身感受到医护工作者的职业风采,真切地体会到了疫情当前医护人员的大爱大勇,要以英雄们为榜样,勇于担当,奉献祖国。

今年疫情发生以来,龙富强副院长视疫情如命令,舍小家,顾大家,主动请缨到涟源市阻击疫情的主战场涟源市人民医院第二医疗区当“班长”,带领医务人员冲锋在前,恪尽职守,无私奉献,连续战斗在疫情防控第一线,用热血和汗水谱写出一曲曲扣人心弦的的感人故事。龙富强副院长带领白衣战士奋战在涟源市抗疫第一线,用实际行动守住了涟源这座城,兑现了一名共产党员“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承诺,他说,疫情一天不消失,他绝不撤退!
让我们一起来感受
他和他团队的抗疫故事吧!
用初心和行动践行铮铮誓言,
守护涟源的春天
龙 富 强
尊敬的各位领导,
尊敬的各位老师,
亲爱的同学们、校友们: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很高兴,也很激动,感谢母校与校友会的邀请,把这么一个宝贵的机会给了我!讲句心里话,回母校的感觉真好!谢谢大家!
我是涟源市人民医院的龙富强,今天我报告的题目是《用初心和行动践行铮铮誓言,守护涟源的春天》,向各位报告我和我团队的抗疫故事。
曾经以为,“英雄”离我们很远,甚至遥不可及,然而当我亲身经历抗击新冠肺炎战役后,我才真正体会到我们隔离医院的每一位同志都是“英雄”!
1月24日除夕中午十二点半,突然接到医院党委书记梁志和的紧急电话,说我市新冠肺炎防控已进入一级响应,要求我立即返回医院。说心里话,父母长年生活在农村,我平时工作忙很少回家,父亲81岁了,身体大不如以前,反应迟钝,以前一直由我母亲照顾,然而去年68岁的母亲在湘雅医院确诊为“肺癌”晚期,湘雅的教授说,已经错过了手术时机,作为儿子作为医师的我,我心里很清楚母亲的病情,留给我们的时光不是很多了,原打算今年好好陪陪父母,过一个团圆年,但想到自己是一名有25年党龄的党员,疫情就是命令,面对年迈父母担忧的眼神,紧紧握着爸妈的手说:“娘爷,疫情来势汹汹,医院防控工作任务繁重,所有的医护人员都取消休假,我是一名医师、一名党员、一名院领导,怎能缺席呢?相信你们也会支持我的决定,明年我答应一定会好好陪你们过个好年!”父母双眼充满了泪花说:“崽,你放心去吧!娘爷不要你担心,你自己千万要注意安全!”就这样我马上返回了工作岗位,投入到了医院的防控工作!

后来疫情越来越严重,超过了医院感染科收治病人的能力,市委市政府指示,要求我们医院在2天半的时间内,把城东民政局未完工的医养院,改造成一所专门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定点医院。大家知道,一个还没有竣工的医养院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改造成一所传染病医院,可想而知,难度相当大!1月26日正月初二,刘杰市长、邓文旦市长高度重视,亲临现场,为我们鼓劲打气!1月27日,在医院党委书记梁志和与院长李青锋带领医务科、护理部、院感科、后勤科等科室的同志,按照传染病医院的要求,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经过2天半白天黑夜马不停蹄地工作,硬是艰难的改造出一个符合要求的传染病定点医院,于元月29日正月初五下午正式对外接收病人,这就是涟源市人民医院第二医疗区,承担了涟源市阻击疫情的主战场,它就是我们涟源的“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印证了我们涟源速度!也是我们涟源人的骄傲!
龙富强副院长在第二医疗区工作
医院改造完成了,但需要一名能够长期驻扎在第二医疗区的负责人,在元月29日医院班子会上,我主动请缨到涟源抗疫一线去!元月30日正月初六,我把还只有2岁多的小女儿与今年参加高考的大女儿全部托付给老婆,带上2身衣服,来到了涟源市人民医院第二医疗区当起了“班长”。其实我心里知道,当这个班长是不容易的,因为绝对不允许有工作人员感染,也绝对不允许有病人出现交叉感染!第二医疗区的工作人员除6名保洁志愿者外,其余来自于市里7家二级医院,有37名医务人员、3名保安与3名后勤保障人员组成。我们建了一个“城东抗击新冠肺炎战友群”的微信群,自然这个群就成了我们所有的工作人员交流、开展工作与文化生活的阵地!我工作的第一天,就在群里要求:“一条铁纪律一个承诺与四讲”。“一条铁的纪律”就是任何人不准随意外出,强调“隔离”;“一个承诺”就是一定要保护好每一个队友,带去多少人,必须一个不少地带回来;“四讲”就是要“讲团结”“讲奉献”“讲规矩”与“讲学习”。
涟源市人民医院第二医疗区,是由市疫情防控指挥部统一指挥与调度的,收治全市发热、疑似及确诊患者。从元月31日正月初七起,疫情越来越重,病人越来越多,特别是武汉回来的或与武汉回来人员密切接触的人员比较多,很多患者出现咳嗽、发热、头晕、胸闷等症状。2月1日正月初八,第二医疗区查出了第1例新冠肺炎阳性确诊患者,我们全体工作人员进入了战斗状态。我还清楚地记得,2月2日农历正月初九,邓护士长给我汇报3楼病房已经全部住满,4楼病房也住满了一半,问题是四楼有两个病房的卫生间是相通的,按要求需要隔开,另外还有2间病房水电有问题。这时,我跟负责后勤的聂科长商量,看能否请一个师傅到现场去看一下,再做一个隔板把卫生间隔开。
龙富强副院长、聂群兵科长
正在改造隔离病房
聂科长打遍了他所认识师傅的电话,得到的回答都是一样,说:再多的钱,也不敢来,因为他们“怕”!那怎么办呢?最后,我对聂科长与邓护士长说:我们不要怕,我带你们去,我走到最前面,要感染就先感染我吧!就这样,我们3人鼓起勇气,穿好防护服,到四楼病房量了隔板的尺寸并对水电进行维修。第二天王师傅按照我们的图纸与尺寸做好了隔板,我和聂科长将柜子搬进病房进行了安装,3日下午这2间病房顺利地收住了疑似病人。后来有很多人问我,你这样拼?难道不怕吗?讲心里话,在当时已经有了新冠肺炎确诊病人又对新冠肺炎还不怎么知情的情况下,你说,哪有完全不怕的!可是我的专业素养告诉我,做好防护,不用怕;我的职业道德告诉我,不能怕,你都怕了,还有谁敢上!我们其实不用怕,因为我们身后有这么多的老师、校友在关注与关心我们,有114万涟源的老百姓在支持我们,更有我们伟大的党与强大的国作为后盾,我们怕什么!
请战书
我们第二医疗区成立了临时党支部,由14名党员组成。“我是党员,我先上!”,这是我们的承诺!我们所有的党员都写了请战书,签了名,按了鲜红的手模!2月14日晚,11例疑似患者陆续送至第二医疗区进行住院隔离,全部党员都投入了战斗,其中预备党员谢珂尽管腹胀腹泻身体不舒服,但还坚持在工作岗位上长达6小时,直到处理好病人为止,后来发现他大便都解在身上!每当回想起这件事情,都感到心酸!
2月17日,有一个37岁的男性精神病患者,曾与武汉回家的人员有密切接触史,在家出现了发热、咳嗽等症状,家里人把他送至桥头河镇卫生院,结果精神病突然发作,把桥头河镇卫生院的东西打得一塌糊涂。没办法,卫生院把情况报告给指挥部,请求市精神病医院收治,但精神病医院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诊疗条件有限,指挥部要求我们第二医疗区收治!针对患者病情的特殊性,我立即组织主任、护士长、保安及后勤人员召开了专题会议,制定了详细的治疗方案:一是请市精神病医院的专家会诊。二是防范他跳楼与逃跑。
24小时值守精神病患者
我们在一楼特意为他安排了一间病房,用绳子把窗户关紧捆死,并安排后勤、保安人员每天轮流值守,医务人员还给他送去八宝粥、水果、矿泉水,稳住他的情绪,给他更多的关心与照顾。我们艰难地坚持了3天,直到他体温正常,没有咳嗽,精神症状已经得到了控制,2次核酸检测为阴性后出院为止,他的家属来接他出院时非常感动对我说:龙院长,你带的兵个个都是好样的,感谢你们的辛勤付出,同时也感谢党和政府,让我们的病能及时得到很好的治疗!
其实,在我们第二医疗区这个青年团队里,有太多的人太多的事,令我感动与潸然泪下!

2月2日正月初九,市煤炭医院罗亮医生在第二医疗区过了一个“特殊的生日”,尽管没有家人的陪伴,但有一线的战友们简单地用一个柚子当做生日蛋糕用棉签当成蜡烛,为她庆祝生日、唱生日歌,让她深深地感动!
人民医院感染科主任、防控专家组成员的李鹏飞主任,他说,“党和组织需要我到哪里,我就去哪里。”自从疫情发生到临危受命的那刻起,李主任始终是冲锋在一线,每天他是睡得最晚的一个,要忙到凌晨两三点,在同一个宿舍的王志勇医师“抱怨”说,“李主任是铁打的身体,不需要睡觉的”!
人民医院的李芳医师主动请战,正在湘潭公安局工作的丈夫得知消息后主动将8岁女儿接到身边,肩负起照看小孩的责任,国家有难,对于妻子的选择他无条件支持。女儿每次打电话没说上几句话,女儿就在电话那头哭,她在这头抹眼泪。每次挂完电话还来不及平复心情,就得擦干眼泪继续战斗。进入隔离病房的患者,内心极度恐惧,需要与其沟通,进行心理疏导。在病房里收治了两名特殊的疑似女性患儿,一个8岁一个6岁,由于她们父母是不允许照顾的,李芳便成为了两个小女孩的“临时妈妈”,照顾他们的生活起居。
民盟医院的周碧波医师,她说,作为一个母亲,万分不舍家中的宝贝,那是普天下母亲的软肋;作为一个女儿,怕家中白发婆娑的父母担忧的目光;于世我们微乎其微,于家我们就是天啊!作为医务工作者,我们必须冲在一线,谁叫我们是一群守着日夜守着平安的人!
隔离医院有一名老党员,她跟我们的年轻医师一样看发热门诊轮病房,工作很认真很负责,她说,最近距离的接触病毒,闷憋的防护服,进入病房我尽量多待一会儿,能待多久待多久,哪怕多待半小时、1小时,当她坚持到40天的时候,我发现她变瘦了,脸变黑了,精神欠佳,后来从同事那打听到,是因为工作强度大,心理压力也大导致她晚上睡眠质量差,一直依靠口服安眠药坚持工作,更让我感动的是,她自己也是一名病人,还是一名癌症病人,是去年才刚刚做完手术!她患病手术都没有告诉单位领导!
城北医院的陈泽升护士说,从来没有想到自己会成为一名感染科的护士,当医院规定我们不能回家,需要被集中安置的时候,我不知道该怎么跟家里人说。刚开始我以为就和普通护士一样,加班没什么,不能回家过年也没什么,但当确诊病人在病房的时候,需要我为他做治疗的时候,第一次这么近距离的面对病毒,我害怕了!因为我是家里的顶梁柱与独生女啊!如果有个万一,我不敢往下想...我也没有时间多想,因为病人需要我!

人民医院感染科的邓有能护士长说,虽然说一个班只有4个小时但是我们的准备工作要提前1个小时甚至2个小时,我们不能吃太多的东西也不能喝太多的水,我们的防护装备穿脱就要1个小时,4个小时下来之后里面基本上是湿透了,有种虚脱的感觉!
人民医院护士刘偲和陈瑶说,“进入隔离病房更换消毒水,采8个病人的咽试纸、抽6个病人的血、5个血气分析,打4个留置针,上3个监护仪,试一轮体温,平常这些事再慢1个小时就能做完,可穿上防护服要4个多小时才能完成。防护服不透气,身上的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工作起来能够让呼吸顺畅点就是我们最大的愿望!”


说起志愿者保洁员,让我非常感动。6人中,四川妹子杜红英一家就占了4个,34岁的杜红英是四川人,13年前远嫁到涟源。去年年底,弟弟杜青松也从四川老家来到了涟源。姐弟俩就在燮和路开了一家小小的早餐店。1月27日农历正月初三,当得知第二医疗区需要招收保洁员时,杜红英和涟源承全家政公司负责人娄底人大代表吴述桃一起来到报名点,表示愿意组织志愿者免费提供服务。工作人员告知,隔离区工作不但辛苦而且还有一定的风险,工作期间是被隔离的,而且工作结束后,还必须隔离观察14天才能回家。杜红英和吴述桃都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杜红英得知报名人数不多,还缺少志愿者时,立即打电话动员自己的弟弟杜青松和丈夫的弟媳匡凤琴前来报名,杜红英又动员匡凤琴把丈夫谢超也叫来当志愿者。谢超把两个年幼的孩子托付给父母照看,也来到了隔离医院。
志愿者保洁员必须采取跟医护人员同样的防范措施,穿防护服、戴口罩和护目镜,全副武装才能进入医疗区工作。他们主要负责医疗区、公共区及生活区的日常保洁与消毒,医疗区的生活垃圾和医疗垃圾的清运工作。杜红英他们每天要对医疗区进行2次清扫,由于环境特殊,他们没有具体的工作时间,每次要把所有的工作完成才能回生活区休息。2月20日,娄底电视台的记者来采访杜红英时,她说:费体力,出不了气,就身上湿了,然后温差感大,有个时候忽然一下子感觉想上厕所,但又不能去,只能忍着,然后把事情赶快做完,才能出去上厕所,要不然又浪费了一套工作服!当记者问起她为什么要来这么危险的地方?杜红英说:因为08年汶川大地震,我正好回了娘家,目睹了家乡遭遇了灾难,感触特别大,全国人民都伸出了援助之手,很多志愿者来帮助我们的家乡,湖南这边,也是对我们那边的帮助特别特别的大,就是从那一刻起,我就想以后有机会的话,也能回报一下社会,学习这种人间大爱!
是的,这6名保洁志愿者,用非常朴实的语言,表达了他们浓浓的爱与默默地奉献,他们工作非常辛苦,也非常危险,他们是真正的保洁最美逆行人!


那段时间,我们医疗区疑似病房卫生间的马桶堵塞那是经常的事,而病人是被隔离的,不许相互走动,“病人上卫生间的事”就成了一个大问题,必须马上疏通!我们正在为这事发愁时,我们后勤保障的蒋师傅站了出来说,“交给我吧!”蒋师傅穿着防护服,带着手套,去病房卫生间,用手一点一点地从马桶内把卫生纸与大便掏出来放在旁边的桶里,然后冲了又冲,洗了又洗,直到疏通马桶,再到马桶消毒,整整花2个多小时!后来每当病房马桶堵塞时,脑海里总浮现“蒋师傅用手一点一点地从马桶内把卫生纸与大便掏出来的画面”,大便不但脏而且还有可能带有病毒,而且这种病传染性相当大呀!讲真的,我们的后勤保障人员“不怕脏,不怕苦,不怕累,不怕死”,值得我们永远学习,“那双手”我认为是真正的抗疫最美“双手”!
超强度的工作和巨大的精神压力,我们的团队在苦战病毒的艰难时刻,党和政府没有忘记我们,谢学龙书记、刘杰市长、陈群部长、邓文旦市长等市领导分别多次来看望我们,给我们打气,给我们加油!一中长沙校友会给我们捐送了口罩、防护衣及消毒水等防护物资,涟源一中邹中正老师与周勇华医师,还有市人民医院呼吸内科护士长李忠桂他们拿出自己最好的手艺、做了最好的菜送到我们医务人员手中,还有很多社会爱心人士给我们送来了咖啡、奶茶、方便面、八宝粥与矿泉水,这一切,我们感到很温暖!也感到生长在我们的祖国很幸福!
我们定点医院收治疑似病例189例,确诊病例4例,发热门诊675人次,医务人员0感染,患者交叉感染为0。如今,作为曾经的“班长”,我实现了当初的承诺:带去多少人,已经一个都不少地健健康康地带回来了!作为一名党员,面对疫情,我选择迎难而上,冲锋在前,带领团队筑牢疫情防控第一道防线,让党旗在疫情防控一线高高飘扬,用初心和行动践行了铮铮誓言!作为一名医生,面对疫情,我视病房如战场,无畏无惧、甘于奉献,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敬佑生命与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
经历了疫情的考验,清楚地认识到,我们能够战胜疫情,是因为我们有一个优秀的青年团队,是他们不怕苦,不畏难、不惧牺牲,用臂膀扛起如山的责任,展现出青春激昂的风采,展现出中华民族的希望!是因为涟源人民风雨同舟、众志成城,构筑起疫情防控的坚固防线!更是党的坚强领导、政府的全力投入与强大的国力支撑!
今天的涟源,街道车流如织、人来人往;工厂里机器轰鸣、热火朝天;校园里书声琅琅、鸟语花香;公园里丹桂飘香、载歌载舞。涟源也早已恢复了往日的生机与活力,我们认识到责任如山,使命在肩,我们将继续坚守医者仁心,对生命敬畏之心,守好涟源老百姓的健康之路,护好涟源的美丽春天!
2020年10月29日